全红婵入学才4天就被质疑不断!官媒强势发声力挺:退不退学看个人意愿
2025-10-29
奥运冠军全红婵走进暨南大学报到,却没想到短短4天内,她从“全民骄傲”变成了“全网靶子”。 有人嘲讽她“文盲不配上大学”,有人攻击她“胖到认不出”,甚至有人喊话“赶紧退役”。 而这一切,发生在她为国家拿下三枚奥运金牌、打破世界纪录之后。
一、入学72小时,恶意评论席卷全网
全红婵报到时,曾将巴黎奥运会签名出场服赠给体育学院院长苏炳添,这一本应被祝福的时刻,却在网络上迅速变质。 有人看到她身穿校服的照片后,直接攻击其身材:“胖到撞脸伍佰”“不自律”。 甚至有人质疑她的入学资格,称“该从拼音学起”“大学里有小学部吗? ”。
这些言论并非孤立事件。 2025年4月,她因跳水动作207C失误获亚军时,就有人逐帧分析其入水角度,声称“0.1度偏差是故意失误”。 5月她因膝盖积液退赛,又被贴上“逃避竞争”的标签。
二、网暴蔓延至家人,哥哥遭牵连
攻击不仅针对全红婵本人,还波及她的家人。 她的哥哥全进华在厨艺节目中因制作的白切鸡被评委吐槽“咬不动”,网友却将矛头转向全红婵,在其社交媒体评论区留言“你哥哥多没本事”。
甚至她家中修建自住房也被造谣为“豪宅”,哥哥的助农直播被污蔑为“蹭流量”。 湛江体校被迫紧急辟谣“400万捐款”的虚假传闻。 数据显示,83.6%的运动员遭受过网络暴力,全红婵的抖音评论区中,48%的留言在讨论“该不该退役”。
三、发育关是运动员天敌,体重变化遭恶意解读
全红婵三年内身高增长7厘米,体重增加5公斤。 对跳水运动员而言,细微的身体变化会直接影响技术表现:身高每增加1厘米,水花控制系数下降0.3点。 教练陈若琳曾坦言,管住嘴比训练更难。
然而,这些正常生理现象被恶意解读。 她因踝关节旧伤复发退赛养伤期间,玩滑梯被嘲“不务正业”;老家盖房被骂“炫富”;母亲戴金镯子成了“忘本”。
四、AI技术被盗用,家人遭“电子幽灵”骚扰
2025年4月,一则AI合成的“全红婵”视频在电商平台推销低价土蜂蜜,评论区刷满“支持婵宝”的弹幕,无人意识到屏幕中的女孩是拼凑的“电子幽灵”。 这种盗用甚至蔓延至其家人——AI合成的“全爸爸”用方言吆喝骆驼奶粉,背景却剪辑自她哥哥的助农视频。 当消费者收到发霉产品后,愤怒的矛头竟转向全红婵一家:“奥运冠军也割韭菜? ”
五、她的回应:沉默与直接回击
面对攻击,全红婵的回应既沉默又直接。 她将社交媒体简介改为“你继续讨厌我吧,我只会爽不会改”。 对于劝她减肥的言论,她回了一个问号;遇到恶意评论,直接拉黑。 这不是她第一次回击网暴:2024年她因佩戴劳力士手表被指“炫富”,后师兄杨昊澄清表是借给她的;她给母亲买苹果手机也被骂“不爱国”。

六、官媒、名校与公众的力挺
《人民日报》在开学典礼当天发布全红婵的视频,收获百万点赞;央视新闻也用行动击碎恶意攻击。 暨南大学学生论坛发起“抵制网络暴力”话题,一天内获上千条留言支持。 许多学生直言:“奥运冠军读个大学怎么了? ”“黑粉能不能别再找存在感了? ”
跳水女皇高敏也为她发声,指出奥运周期后放松属正常现象,伏明霞、陈若琳等均经历过类似阶段。 教练何威仪透露,她每月生活费仅1500元,与普通大学生一样节俭,每天仍坚持6小时康复训练,为11月全运会做准备。
全红婵入学风波揭示的不仅是网络暴力的恶意,更是对优秀运动员的苛刻审视。 她的日常仍是训练场与课堂的往返:清晨6:58到食堂用餐,9分钟后离开;下午15:20准时出现在跳水馆,完成739B动作时,入水水花细小,裁判示意OK。 而网络上,攻击她“学历”“身材”“家庭”的评论仍在持续刷新——但这似乎从未阻挡她走向跳台前的脚步。